香港地方大典
Advertisement

衙前圍Nga Tsin Wai),即衙前圍村Nga Tsin Wai Chuen )、慶有餘村慶有餘圍,位於九龍東黃大仙區議會黃大仙區東頭邨旁,啟德明渠及東光道旁邊,是香港市區唯一曾存在的原居民圍村,歷史達664年,當年是九龍十三鄉之一。現時村內除三項重要文物外其餘地皮已被清拆並等待重建。

全盛時期,衙前圍村與沙埔村衙前塱村隔坑村石鼓壟村打鼓嶺村大磡村,聯成一線,合稱「衙前圍七約」,而當中以衙前圍村為眾村之首,但都市重建壓力下,已全部拆卸,七約之中衙前圍是最後被拆卸的。

歷史[]

吳氏遷入衙前圍[]

衙前圍村因位於官富場衙署旁以得名,由陳、吳、李三姓創立。吳氏始祖吳居厚於北宋靖康元年(1126年)携家眷遷南雄府,再遷廣州合同場。至南宋紹興二十八年(1158年),二世祖吳最卜居東莞橫瀝吳家涌。及後八世祖吳從德遷東莞縣靖康場白石村(又名石涌)。元末,九世祖吳成達最後遷居新安縣九龍灣畔。元朝至正十二年(1352年)開村定居,名「衙前村」,居民以漁農為業。清朝海禁令實施時,村莊被棄,吳姓族谱中四代祖先無從稽考;直至1724年才定居下来。

遷界遭棄置[]

參見:遷界令

經過[]

清初,明遺臣鄭成功等於沿海抗清。朝廷為絕沿海居民對其的聯繫接濟,遂於康熙元年(1662年)強行遷海,強令沿海居民遷回內陸。九地區的居民,包括舊官富司、衙前、九龍古瑾淺灣等鄉村都被逼遷離。衙前圍村因此居民全部均遷回內地,圍村被棄置。禁令直到七年後的康熙八年(1669年)才撤回,並允許居民遷回。

影響[]

經遷界事件後,原居於衙前圍的男丁所遷回村的就只剩下12人。在吳氏的族譜中,對遷界的事未有提及。1937年,吳氏其中一位後人吳煥琪於族譜加上有關遷界的記述:

清初,
海氛未靖,
遷民以避,
輾轉流亡,
慘不忍述。

二次大戰時期[]

二次大戰時,日軍擴建村莊附近的啟德機場,一度命令拆毀衙前圍,但經村民游說後,村莊雖幸保不失,但圍牆被拆,牆上的炮台被移走,多棵古樹被砍掉。約在20世紀中期,開始有外姓人移入村內居住,村民亦陸續獲分配單位而搬離村莊,村莊自此步向衰落。

重建[]

2016年1月25日,地政署正式收回衙前圍村的地皮,結束其664年的歷史任務。[1]

市區重建局表示,地皮只會盡量保留衙前圍村村內三項文物,即有300年歷史的門樓、門樓上方的「慶有餘」石匾和天后廟,及原有的中軸線,並增添保育公園以重塑600年前古村的歷史氛圍,餘下的地皮則會落成新的住宅項目,提供兩棟屬發展商「長實」的私人住宅,合共750個住宅單位,預計2023年至2024年落成。[2][3]

建築[]

圍牆[]

古代簡介[]

當年衙前圍仍未有圍牆時便叫作「衙邊鄉」。明嘉靖、隆慶年間(十六世紀中葉),該區常受寇盜之擾,衙前圍因位於濱海之地,易為海寇肆虐,故於村外加築圍牆以自保,遂亦名為「衙前圍」。圍牆約於1570年建成,傳為名風水師賴布衣點址。1568年至1574年,海冠林鳳掠劫九龍城區,衙前圍得到圍牆和護河的魚塘保護,才倖免於難;清代中葉,村民便著手建設炮樓、護河及吊橋,並只限以一道圍門作為出入口以求自保。

協助興建大圍圍牆[]

沙田大圍的鄉民讚賞衙前圍的圍牆,要求為衙前圍建圍牆的師傅也替他們建圍牆。最後大圍的圍牆於1574年建成。

慶有餘[]

圍村正門有「慶有餘」牌扁,村中父老已無人清楚三字由來,或云源於《易經》「積善之家慶有餘」一語,也可能取「慶幸遷海及復界後能有餘下居民遷回」之意;衙前圍鄉七約十年一屆太平清醮,估計也跟遷海復界有關。

吳氏宗祠[]

吳氏舊宗祠均於衙前圍村以西,建於清光緒二十年歲次甲年(1894年)孟冬,為一兩進三間式建築用於崇祀吳氏先靈,並作教育族內子孫。1962年因政府推行發展,徵收宗祠所在地,舊祠遂被遷拆。新吳氏宗祠另見建於1962年村旁現址,並允許在吳氏宗祠左側方新建學校一座,名為「至德公立學校」,以作補償。新吳氏宗祠為一新型一間式建築,,門楣石額「吳氏宗祠」,門旁懸木聯云「箕裘錦世澤,支派享延陵」。

隨著衙前圍於2016年被拆卸,雖然宗祠得到保留,但平日不會開放。

至德公立學校[]

至德公立學校建於1962年,樓高四層,規定只開辦24個班房,每班45人,共1080個單位;吳氏子弟則可享有80個免費學位。

「至德」一名是根據吳氏的「至德堂」而命名的。根據《至德公立學校創校十週年紀念特刊》的發刊詞,「本族始祖泰伯,系出岐山,開國句吳。古者以地為國,因而氏焉。孔子以其能存孝悌,有三讓之美,歎為至德。本族為追念祖德,因以為堂號,本校校名亦源出於此。」

學校在當年的黃大仙區議會黃大仙區,是第一所照標準藍圖而建的小學,建築結構與設計於當時屬一等。學校與其他普通的津貼學校不同,學校優先取錄衙前圍村的子弟;衙前圍舉行大的節慶時,例如十年一度的太平清醮,都會借用學校作為活動場地。

2008年9月,因收生不足,至德公立學校停辦。校舍一直荒廢至今。

圖集[]

Gallery
圖庫

註釋及參考資料[]

Disambig為方便查詢,以下的重定向頁均會指向本頁:

慶有餘村慶有餘衙前圍村衙前村慶有餘圍衙前圍鄉至德公立學校衙邊鄉


黃大仙區議會黃大仙區
地區 黃大仙竹園鳳凰新村馬仔坑石鼓壟)、慈雲山南山尾)、樂富橫頭磡馬仔坑)、新蒲崗東頭橋頭衙前圍鑽石山上元嶺下元嶺大磡)、斧山彩虹牛池灣彩雲)、九龍城獅子山上村大老脊
山坳 大老坳沙田坳東山電架
山峰 獅子山慈雲山飛鵝山斧山雞胸山東山象山大老山白鶴山
Advertise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