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地方大典
Advertisement

醉酒灣Gin Drinkers Bay[1],亦作Gin Drinker's Bay),又稱醉翁灣垃圾灣Lap Sap Wan[2]),是香港新界葵青區議會葵青區昔日海灣,位於現時葵涌西部,即下葵涌葵芳以西的位置,因1970年代填海工程消失。

歷史[]

醉酒灣原是荒蕪地區,十九世紀末本的垃圾是交由承辦商用木船運載到海上傾倒,每天處理量約20至30噸,若遇着惡劣天氣便將垃圾卸入醉酒灣,故早年的地圖上也標注該地帶為「垃圾灣」。1930年代,駐英軍為加強香港防禦,特意修築由新界西部醉酒灣至新界東部西貢區議會西貢區牛尾海的防線,並命名為醉酒灣防線(Gin Drinkers Line),惟於1941年香港保衛戰之時,日軍僅以兩天時間便突破防線。

發展[]

1960年代末期,香港政府發展荃灣區議會荃灣區,便在醉酒灣填海。接近內陸的地方興建了公共屋邨葵興邨葵芳邨,分別於1970至1973年間落成。

近海邊的又分為兩部分,南部興建葵涌貨櫃碼頭葵涌道,北部則成為垃圾堆填區,因此又有垃圾灣的稱號。

葵涌貨櫃碼頭[]

自1960年代起,歐美國家開始興起貨櫃運輸,取代散貨運輸。六十年代末期,政府決定在葵涌興建貨櫃碼頭,便在醉酒灣進行填海工程。醉酒灣水深、人煙稀少卻又鄰近市區,因此成為發展貨櫃碼頭最佳選擇。


醉酒灣堆填區[]

當局在1955年為適應環境需求,決定將九龍灣東部海岸闢為新工業區,擬將近茶果嶺官塘垃圾堆填區[3] 封閉以便進行填海工程,市區垃圾轉而傾倒至荃灣醉酒灣,當局計劃由荃灣華人永遠墳場東南角起築一千五百五十尺長碎石堤壩接連大波蘿島,形成一個半方形的海灣,以防止垃圾復流出海,工程由華益建築公司承建,1955年2月開始建築堤壩並於當年年底大致完成,醉酒灣堆填區隨即開始運作。醉酒灣堆填區佔地290,000平方米,1979年關閉。

政府在1982至1985年計劃發展逾30公頃的葵涌公園,興建緩步徑及各種休憩設施,而因垃圾堆填區的垃圾因自然腐化而釋放沼氣,公園用地一直封閉,及後康文署在2000年接管葵涌公園發展計劃,署方曾探討不同的發展方案,但進展不大,2009年只開設到一個佔地約4公頃的小輪車場,至今餘下的23公頃土地仍未發展,令公園一直封閉至今。2013年4月,康文署被審計署發表的一份審計報告中點名,批評其管理休憩用地不完善,當中更認為葵涌公園發展的緩慢情況無法接受。

香港單車聯會在葵涌第37區醉酒灣堆填區42萬平方呎地皮興建香港賽馬會國際小輪車場,為全港首個BMX單車公園,為2009年東亞運動會提供場地。

圖集[]

Gallery
圖庫

註釋及參考資料[]

  1. 此爲香港政府使用的官方英文名稱。
  2. 此名雖然並非官方名稱,但也十分常見於坊間應用(包括其英文拼讀),尤其是1960和70年代,例如在1967年由英國顧問公司進行的《香港集體運輸研究》中就建議醉酒灣一帶設立「Lap Sap Wan」(即垃圾灣)一站,後隨葵涌新市鎮發展和醉酒灣堆填區停止運作此名才逐漸淡出。
  3. 當年稱為「官塘垃圾池」
香港已消失海灣
香港島 灣仔銅鑼灣鰂魚涌筲箕灣愛秩序灣白沙灣 (港島)柴灣小西灣鋼綫灣瀑布灣田灣雞籠灣石排灣 (港島)
九龍 荔灣長沙灣 (深水埗區)紅磡灣大環土瓜灣牛池灣觀塘灣
新界 牛頭灣小蠔灣打水灣竹篙灣狗虱灣牛角灣鑊底灣石環南環青衣灣稔灣荃灣爛泥灣 (西貢區)散石灣蝦螺灣灰窰灣廟灣虎地灣長沙瀾樹糧灣上流灣深灣 (赤鱲角)
Advertisement